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以綠色發展引領教育風尚”,而建設綠色校園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倡導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
廣州市職業學院積極完善校園垃圾分類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規范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切實推進綠色校園建設工作。

#實地調研
兩個校區日產生垃圾量約10噸左右。
主要來源于各類快遞紙箱、舊衣物、外賣一次性飯盒、化妝品盒、餐廚垃圾等,其中產生的生活垃圾80%為其他垃圾。
了解師生的活動區域多以教學區與生活區為主,通過科學合理的選址,在教學樓棟間空曠綠化帶人行道、宿舍樓各棟人行道、校園商店門口走道等區域設置垃圾分類亭。

方案呈現
一、產品效果
視覺—垃圾分類標識、垃圾分類海報。
聽覺—語音播報裝置。
讓師生投放垃圾指引更清晰,分類更精準。
洗手臺—投遞垃圾后及時清潔手部,健康防護。
洗手液—投放垃圾后起到清潔去污、抗菌抑菌作用。
防滑—鋪設防滑地磚,正面有褶皺條紋或凹凸點,防止打滑摔倒。
鎖緊裝置—防止箱體自主滑動,造成危險事故。
抗風力—預埋式安裝,抗風性能達到5~6級。
線盒隱避式設計—電線壽命延長,杜絕線路外露,安全性提高。
遮雨棚—投放時有效遮雨、擋陽,進而延長使用壽命。?
排水槽—在清潔投放點或雨天時能及時排水,減少產品長時間浸泡,影響產品的正常使用壽命。


二、環境美化
垃圾桶陳舊、分散—校園內以不銹鋼二分類垃圾桶與240L塑料桶為主,款式陳舊,未能實現校園垃圾精準分類。
投放指南不健全—垃圾分類的宣傳、指引不全面,垃圾分類意識較弱。
集中化投放—校園采用統一規范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提升全校師生垃圾分類的參與度。
視聽結合的垃圾分類指引—語音播報裝置與垃圾分類宣傳海報相結合,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高垃圾投放的準確性。
美觀與實用相結合的投放點—垃圾分類亭融入了校園建筑物和自然景觀環境相協調的設計風格,簡潔大方,選用環保經濟的新型材料,造型配色融合校園中的綠景。

漫步在校園里,一片綠意盎然,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鮮艷奪目、爭奇斗艷的花卉,校園中的“綠”是青春蓄力生長的模樣。藏在綠意里的垃圾分類設施,集投放、分類、宣傳等功能為一體,打造實用化、便民化的垃圾投放亭,全面提升師生環境素養。
